新闻中心Press Center

德育室

> 新闻中心 > 德育室

探秘开元寺 传承世遗文化——泉州市晋光小学开展世遗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点击:1845 发布日期:2022-08-26
    泉州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泉州:宋 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最近,泉州市晋光小学南俊校区四年五班开展了以“打call泉州 漫行名城”为主题的探秘开元寺,传承世遗文化的研学实践活动,领略泉州古城古韵的魅力和文化。

     泉州八月阳光灿烂,满怀期待的同学们如约在开元寺拜庭集合。微风拂面,金色的阳光透过参天榕树的枝叶洒向这支研学队伍,映照着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如同绽放的花朵,远望大雄宝殿前的白鸽正安宁地散步溜达咕咕吃着,一会飞到拜庭佛塔上瞭望远处。

     古城讲解员许老师、郑老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开元寺概况,开元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主要建筑包括自南向北依次为紫云屏、天王殿与拜亭、拜庭及东西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及其东侧檀越祠。东、西两侧矗立着镇国塔、仁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整体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世遗泉州22个遗产点之一。紧接着同学们被分成两组开启研学之旅,一起探秘开元寺蕴藏的反应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的多元文化遗迹。

    拜庭连接着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旁列置的陀罗尼经幢、窣堵波式塔、宝箧印经塔,都是8-10世纪随着汉传密教的发展而在中国新产生的佛教建筑形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建造年代多为10-14世纪,有力地见证了泉州作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官方国际港口,多元文化在此地汇聚、融合和发展。郑老师重点介绍了“宋代二塔”,同学们对舍钱造宝塔的柳三娘的慷慨和佛本生故事的慈悲精神留下了深厚的印象。

    大殿月台须弥座很特别,它的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这与南印度朱罗时期的印度教寺院里的人面狮身石刻风格非常相似。根据研究,该须弥座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元末废弃坍塌的印度教寺移用至此。这座发展成熟的开元寺院,居然使用了印度教主题的建筑构件,可谓是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听完许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纷纷蹲下身细看这些雕刻精巧的狮身人面浮雕,进一步了解到狮身人面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用于守护寺庙,并对泉州本土文化的多元包容及海纳百川的胸怀感触颇深。

     这是和前面月台须弥座一样,取自印度教寺院的石柱,也是17世纪(1637年)重修寺院时使用的。石柱的外形与雕刻与南印度12-14世纪(朱罗国晚期)的印度教寺院相似。经过观察,同学们很快发现了,这两根石柱是16面体,柱身上有24幅圆浮雕图案,雕刻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许老师讲到这些故事的中心内容与印度古代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有关......同学们对象、鳄争斗和毗湿奴骑坐金翅鸟现身解救大象尤其感兴趣,许老师说到金翅鸟迦楼那是大神毗湿奴的骑乘,是喜马拉雅山里的一种半人半鸟的神物,象征天力时,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围到该浮雕下方,争先恐后地寻找金翅鸟.....根据研究,石柱的柱头形制、以及石刻图案的表现手法方面,都体现出了对印度原型的改造,有力证明了外来文化与泉州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开元寺戒坛建筑始建于1019年(宋代),戒坛建筑为五重檐八角攒尖顶式,是依据7世纪律宗经典《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所述规制建设,由5层台座构成,象征五分法身,分别供奉佛、菩萨、金刚等。殿顶正中为八角圆形藻井,采用无梁结构,同学们对于柱头及补间铺作的24尊手执泉州南音乐器的木雕飞天乐伎的美感与建筑的融合感到非常的新奇。

    紧接着,浩浩荡荡的研学队伍来到东西塔,最有代表性的石制建筑,可以说是开元寺的标志,也可以说是泉州的标志,这一对东西塔,西塔建于1228年(1237年建设好) ,东塔1238年建(1250年两座塔都建成了),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中国四大名塔之一。东西塔都是5层8面,每一面有两尊佛像。一座塔有80尊佛像,两座塔有160尊佛像。基本都是宋代浮雕艺术的真品。老师们就普化和尚、伏虎罗汉、降龙罗汉、观音、猴行者、火龙三太子及扛塔力士等故事与同学们进行互动研学交流。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西游记人物故事逗得大家欢笑声不断。

    老师们进一步提问,东西塔的高与它们的第一层的周长相近,这个代表什么呢?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回答,这与人体的稳定状态相似,一个人伸开双手两个指尖的距离约等于我们的身高,这是人体最稳定的状态。

       对于我们的匠人把人体稳定状态运用到建筑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赞叹声。所以在800年的历史当中,我们的东西塔经历了台风、地震、各种自然灾害、依旧安然无恙。不禁想起泉州的一句俗语,站着要像东西塔,历经千年风雨屹然挺立,躺着像洛阳桥,历经岁月洗礼不垮不散。东西塔就是咱们泉州人的“精神标杆”。
       通过本次开元寺研学,同学们不仅领略千年古寺的历史底蕴,亲近了闽南建筑及精美石雕,对泉州世遗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还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活动中,同学们文明有序、互帮互助,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德化陶瓷一度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蕴含了精湛的制瓷工艺和悠久的文化。同学们齐聚金鱼巷手工陶瓷店,通过亲身体验DIY创作手拉陶器、彩绘、泥塑深入了解陶瓷生产制作的过程。不仅收获了亲手创作的陶瓷作品,还体会到了工匠们的执着精神。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吃的时候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海蛎煎、香肠、花生碎等美味。制食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同学们在古早味店里围坐在桌子旁,兴奋地等地活动开始。润饼菜一上来,早已按耐不住的同学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始包起润饼菜,大家大口小口吃着各自包的形态各异的润饼菜,舌尖上流淌着的美味,都流露在一张张洋溢着幸福感满足感的脸上了。同学们通过润饼菜的制作,加深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本次探秘开元寺,传承泉州世遗文化的研学活动,给同学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更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泉州世遗的魅力及文化底蕴。